继续看书
热门小说《科举: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》近期在网络上掀起一阵追捧热潮,很多网友沉浸在主人公刘晓陆杨演绎的精彩剧情中,作者是享誉全网的大神“一只绿耳”,喜欢军事历史文的网友闭眼入:了。”陆杨看向陆松,两人对视了一眼。他明白陆松的心思,不过陆松说的没有错。陆杨顺着陆松的话道:“对啊,爹,你就让我试一试,等我知道辛苦了,我自然就不会要下地了。”陆松笑着瞥了一眼陆杨,随后弯腰继续干活。陆大石也被两人说动了。“行,那你就试一试。”陆家的镰刀都是有数的。因着......
《科举:状元郎他从不亲自动手全本小说推荐》精彩片段
陆大石动作一顿,把脚上放着的稻谷抱起来放好之后,才看向陆杨。
“不是说了让你看着就好吗?”
陆杨还没说话,一旁的陆松起身笑道:“爹,小弟想割,你就让他试一试吧,等他知道辛苦了,自然就不会想要下地干活了。”
陆杨看向陆松,两人对视了一眼。
他明白陆松的心思,不过陆松说的没有错。
陆杨顺着陆松的话道:“对啊,爹,你就让我试一试,等我知道辛苦了,我自然就不会要下地了。”
陆松笑着瞥了一眼陆杨,随后弯腰继续干活。
陆大石也被两人说动了。
“行,那你就试一试。”
陆家的镰刀都是有数的。
因着刘晓要在家照顾几个还未起来的孩子,田里便多了一把镰刀。
陆大石把手里的镰刀递给陆杨之后,又从一旁的篓子里拿过一把镰刀。
“杨子,你看好爹是怎么割的,注意点,别把手伤了。”
“嗯嗯!”
陆大石慢动作给陆杨示范了一遍。
陆杨看得认真,眼睛是会了,就是不知道手会不会。
“看明白了吧?”
陆大石不放心地问了一句。
陆杨点头,“爹放心,我看会了。”
说着,陆杨弯腰学着陆大石抓了一大把,刚准备下手,陆大石便道:“你抓一小把就行。”
陆杨一愣,瞥了一眼身旁陆榕刚割下来的那一大把稻谷,默默地“哦”了一声。
“多了,你抓一棵稻谷就行。”
陆杨身子一顿,随后默默地松手,把另外两棵稻谷放开之后,直接拿着一小棵稻谷割了起来。
“不要磨,直接用力一划。”
陆杨继续按照陆大石的指示做。
一连割了四五棵稻谷之后,陆杨起身放松了一下腰。
陆大石走过去把陆杨手里的镰刀拿下。
陆杨一愣,不解地看向陆大石。
“爹,怎么了?”
陆大石给了陆杨一个眼神,示意陆杨看向周围。
陆杨迷茫地看向陆大石示意他看的方向。
只见他那几个哥哥嫂嫂已经割到中间了,他这一小片稻谷还停留在原地。
陆杨默了。
陆大石嘴角上扬了一下,随后又沉了下来。
“行了,杨子你做不了这事,快回去吧。”
说着,陆大石弯腰快速割起了稻谷,不一会就追上了陆柏他们。
陆杨看着,心里有些复杂。
他也知道自己这是在耽误田里的事,想了想,陆杨看向远处的后山。
太阳这会已经出来了,照在身上热乎乎的。
陆杨想起自己过来的目的,便走到陆大石身旁说道:“爹,我想去后山那边走一走。”
陆大石抬头看了一眼陆杨,“那你别进里面,里面危险。”
“爹放心吧,我不去。”
跟陆大石道别之后,陆杨就往后山走去。
后山看着近,实际上也要走半个时辰。
陆杨从怀里拿出汗巾擦了擦汗,想到原主从来没进过后山,便想着在山脚处找一找。
若是实在没找到,他再进去看看。
此时的山脚下人还挺多的,有不少小孩和老人在摘野菜。
陆杨看着老人和小孩手里拎着的篮子,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没有拿装东西的篮子。
这,帽子也能装东西的吧?
陆杨摸了摸头上戴着的草帽,这才放下心来。
陆杨也不认识什么野菜,一眼望去,看啥都觉得是野菜。
想了想,陆杨也就没费那个心去摘野菜。
在山脚下逛了一圈,见没什么收获之后,陆杨决定进后山。
顺着山间小路往里走,入目的是高高低低的各种树。
看着这幽深的环境,陆杨从地上捡了根木棒。
这条小路被村民们踩实了,周围草丛又高又密。
不拿条木棒敲敲打打的,陆杨心里都不放心。
走了一会,陆杨停下了脚步。
他抬头看着眼前这些或矮或高的松树,一时间陷入了沉思。
这马尾松倒是能酿酒。
就是酿这个酒的话,需要放糖。
现在这时候摘松树的嫩枝酿酒最好。
就是这个买糖的钱有点被卡住了,需要再考虑考虑。
想到这,陆杨决定继续往前走。
走了一段时间后,陆杨来到一个平地上。
这里看起来也是安全的,周围还有不少踩出来的小路。
想了想,陆杨决定就在这里找一找。
能酿酒的东西多了,他也没必要光看着那个。
片刻后,几棵果树进入了陆杨的眼中。
陆杨心下一喜,连忙顺着大家踩出来的小路走过去。
走近一看,陆杨才看清这是野毛桃。
陆杨看了看周围。
这片野毛桃林还挺大,后面一大片都是。
地上掉了不少果子,有新鲜的,也有腐烂的。
这小路边的树还挂着不少毛桃,看着是没人摘的野果。
若是好吃的,村里的大人和小孩早就摘完了。
此时树上还有这么多的毛桃,想也知道味道肯定不好。
想了想,陆杨挑了个看起来个头大一点,没有虫洞,还微微泛红的毛桃摘下。
用袖子擦了会后,陆杨放进嘴里用牙齿蹭掉一层毛皮。
“呸呸。”
吐干净嘴里的皮后,陆杨还是觉得嘴里有毛。
呸了一会,陆杨这才感觉嘴里没有异样。
看着这微微带红的果肉,陆杨小小地咬了一口。
果肉有些硬,味道又酸又涩的,实在是不好吃。
想了想,陆杨找了块石头把毛桃砸烂。
毛桃果肉不多,核倒是有些大。
陆杨捡起地上的桃核,起身看着这一大片的桃林。
难怪没人过来摘了。
这东西嘴馋的时候摘几个尝一尝还行,弄回去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。
陆杨低头看了一眼手心里的桃核,又不甘心地看了一眼这一大片的桃林。
他的脑子在快速运转,看看能不能利用起这一片毛桃弄到银子。
这树上的毛桃大多数都有虫洞,那一点的果肉他也不用想了。
削了皮果肉都没有一口。
陆杨捏了捏手上的桃核,突然想到了里面的果仁。
他以前看过一个视频,说这桃仁有毒,不能生吃,但它却是一味中药。
马车到县城门口时,大概是六点半的样子。
太阳已经出来了,城门也是敞开的。
李伯的牛车进城之后就找了个空地停了。
跟陆杨几人说好回去的时间之后,李伯便赶着牛车出了城门。
李伯说申时一到就走。
如此的话,他们要在县城里待八个多小时。
时间充裕,陆杨也没有着急。
打算先把三个嫂嫂的事处理好再去药铺里询问。
陆杨没有直接去赵梨花三人说的锦绣布庄,而是打算多问几家。
在去锦绣布庄的路上,陆杨看到布庄就进去问一问。
不仅是问价钱,还问其他一些问题。
此时,陆杨站在一个门面很大的布庄门前。
看着里面络绎不绝的客人,陆杨抬头看了一眼上面的招牌。
“霓裳布庄?”
陆杨看了看里面的布置。
见里面卖的多是衣服之后,便走了进去。
布庄掌柜正在柜前打着算盘,一副忙得不得了的样子。
陆杨先是在店里逛了一圈,也没有理会周边人的眼光。
把自己想知道的情况都了解之后,陆杨径直走到掌柜的面前。
李掌柜打算盘的手一顿,抬眸看向眼前的少年。
一时间,李掌柜有些迷糊。
他们店里大多数都是卖的女装,怎地有这般年纪轻轻的少年郎过来了?
不过李掌柜也是从店里的伙计升上来的,心里虽然疑惑,但还是扬起笑脸问道:“小兄弟这是想要买什么衣服?”
陆杨摇头,“掌柜的,我想问一下你们店里收不收绣好的手帕?”
李掌柜一愣,看着陆杨身上穿着的干净长袍,想了想,问道:“不知小兄弟可有拿手帕来?”
陆杨当即解下后面的背篓,把三个嫂嫂绣好的手帕拿了出来。
赵梨花几人拿来绣手帕的布料不是好布料。
李掌柜一看,眼神就变了。
不过他也没有生气,而是直接拒绝了陆杨的要求。
“小兄弟,你也看到了我们店里做的都是什么人的生意,这手帕......”
陆杨明白掌柜的意思,见掌柜的没有犹豫就拒绝收这些手帕后,陆杨也没有失落。
毕竟他早就知道这布庄不会收下赵梨花三人的手帕。
陆杨的目的不是在这里卖出手帕,而是另有所求。
陆杨笑了笑,从容不迫地随手拿了条手帕,指着上面的花纹让掌柜的看。
“掌柜的,你看这绣工怎么样?”
李掌柜一听,便明白了陆杨的意思。
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,毕竟眼前这少年一看就是个读书人,将来说不定就会换了个身份。
他没必要得罪眼前这个少年,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。
这样想着,李掌柜顺着陆杨指的地方看过去。
这花纹乍一看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。
可是仔细看过之后,李掌柜却是发现了问题。
“这绣线......”
李掌柜伸手摸了摸,绣线粗细能看清一个绣娘的刺绣年龄。
看着粗布上所用的绣线,这绣娘应该是有十年以上的绣龄了。
“绣工不错。”
虽然花纹简单了些,但能看出来这绣娘在上面下了功夫。
只是......
“可惜了这布料。”
李掌柜摇头,把手收了回来。
陆杨把手帕放到篓子里放好。
背起背篓,看向掌柜的笑道:“掌柜的,这布料差没事,就怕这绣娘绣工差,毕竟,这布料能换成细布不是?”
李掌柜一听,故作疑惑道:“小兄弟的意思是?”
陆杨转头,指着店里挂在墙上展示的一件女装,笑道:“掌柜的,你看那衣服上的牡丹花。”
闻言,李掌柜抬眸望去,顿时就知道了眼前这个小兄弟让他看这件衣服的目的。
牡丹花图样是他们店内提供的。
但是配色却是由绣娘来设计构思的。
单看那几朵牡丹花,自然是美艳动人。
只是整体一看,那几朵牡丹花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就有些普通了。
陆杨见掌柜的眉头皱紧后,便温声道:“这绣工还不及我那三个嫂嫂的一半,却也能被掌柜的挂在上面向众人展示。”
“可见,若是我那三个嫂嫂接了掌柜店里的绣活,恐怕掌柜的日入斗金都不成问题。”
李掌柜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墙上的衣裳。
然后摸着胡子若带深思地看向陆杨。
他虽看出陆杨是个书生,却是不知这书生的口齿如此厉害。
想来日后前途定然不会小。
想到这,李掌柜笑道:“小兄弟想在这里接活倒是不难。”
“只是我这店里有个规矩,若是不能定期绣好指定的花纹,这钱可是会扣掉的。”
陆杨眼神一闪,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一下李掌柜。
见李掌柜并没有任何说假话的意思后,陆杨也松了口气。
“行,无规矩不成方圆,掌柜的放心好了,我那三个嫂嫂定然会在期限内交上来的。”
“呵呵,小兄弟是个明理的。”
说着,李掌柜挥手喊来一名伙计。
“你去里面拿些画好图样的软缎过来。”
伙计的一听,看了一眼陆杨之后,脸色有些迟疑。
“掌柜的,最近这一批布料都被孙娘子定下了,这......”
孙娘子是霓裳布庄里固定合作的三名绣娘之一,也是靠走关系进来的一个。
布庄里的绣活都是由着这三个绣娘完成的。
而刚刚陆杨指着的那件衣服的花纹,便是孙娘子绣的。
李掌柜脸色一沉,“叫你去拿就去拿,那么多话作甚?
伙计一听,连忙跑进去拿东西。
李掌柜摸摸胡子,对着陆杨不好意思地笑了笑。
“让小兄弟见笑了。”
陆杨摇头,“掌柜的说笑了。”
伙计出来得很快,陆杨刚和李掌柜聊了聊店内的花样,伙计便捧着布料和丝线过来了。
李掌柜脸色有些难看地瞪了一眼那名伙计。
心里滑过一丝遗憾。
他刚和陆杨聊到花样改动方面的内容,这伙计就出来了,真是存心不让他心情好过。
伙计的一头雾水,捧着一堆布料站在李掌柜和陆杨面前,呆愣道:“掌柜的,这放哪里?”
李掌柜看向陆杨,询问陆杨要怎么拿。
陆杨放下背篓,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后,示意伙计放进背篓里面。
伙计跟李掌柜小声报备完所拿的图样和布料后,李掌柜便挥手让伙计去招呼客人。
陆杨面色平静地站在一旁,等伙计走后,才转头看向李掌柜。
第二天天还灰蒙蒙的,陆杨便听到院子里有走动的声音。
陆家前两天才开始割稻谷。
十亩地,陆家劳动力还算可以,忙个四五天就能把十亩地收割完。
虽然陆杨没有割过稻谷,但既然他来到了这里,总归还是要适应这样的生活。
陆杨起身穿好昨天从衣柜里拿出来的破旧衣裳。
穿好旧布鞋,拿好洗漱用的东西后就往外面走。
月亮还挂在天上,陆杨借着淡淡的月光看向正在院子里洗脸的陆柏。
“大哥早。”
陆柏一愣,抹了一把脸后才看清是陆杨。
“杨子怎么这么早起来?”
现在看书也看不了,陆杨一般都是在太阳出来的时候起来。
这般早的起来,实属难见。
陆杨笑了笑,也没有解释什么,只是道:“起来活动活动。”
说着,陆杨也开始洗漱。
“哦。”
陆柏呆呆地应了一声之后,也不知道该跟陆杨说些什么,索性便去了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。
虽说陆家一般都是吃的两顿。
但现在是农忙时期,只吃两顿的话,身体肯定是受不了的。
而且他们还是一大早地出门,不吃早饭的话,肯定没法熬到中午。
此时刘晓正在弄着杂粮面。
陆杨洗漱完之后,便也去了厨房。
昨晚的杂粮野菜饼有些粗粝磨嗓子,陆杨吃不惯这东西,加上也没有什么胃口,便只吃了一个。
而那些菜少油少盐的,猪肉也是有着一股膻味。
陆杨只吃了几口,喝了碗汤便没有再吃了。
这会肚子也有些饿了。
陆杨看着刘晓手里拿着的微微发黑的面团,也没看出里面是加了什么东西。
刘晓看了一眼陆杨,惊讶道:“杨子起这么早作甚?现在看书,可是要坏眼睛的。”
陆杨看了一眼正打算把斧头拿到院子里劈柴的大哥,又看向刘晓。
“娘,我不看书,我背会书。”
刘晓点头,“行,那你出去等着,一会就能吃了。”
陆杨见厨房里也没有什么他能搭上手的事,便出了厨房。
陆柏正在角落里劈柴,陆杨看了一眼,当真就自己找了个地方开始背书。
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......”
原主读书是努力的,按理说应该过县试不难。
但无奈原主的应试心理有些问题。
第一次考县试的时候有些紧张,导致后面时间有些不够用。
落榜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。
第一次县试没有经验,紧张点也是正常的。
只是第二遍,原主担心这一次时间又不够,一紧张,导致平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等书籍忘得一干二净。
这越是想记起,就越是想不起。
后面原主出来时,双眼都是通红的。
陆杨和原主刚好相反。
他心态向来不错,平时考试成绩都是出乎意外的高分。
现在距离县试还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。
有着原主的记忆,他再努力努力,说不定能考个秀才出来。
陆柏听着院子里清朗的读书声,心里一阵欣慰。
小弟这般努力,想来下次县试一定能过。
到时候他们陆家,也就熬出头了。
这样想着,陆柏挥动手臂的动作又大了几分。
陆杨不知陆柏心里的想法,他这会正一边背书,一边想着所背句子的意思。
陆杨脑子是聪明的,不然也不能凭着咸鱼的态度考上重点大学。
这会一边背书一边理解意思,效率非常高。
时间慢慢过去,太阳隐约也要出来了。
刘晓把面分好之后,便喊陆杨几人过来吃面。
几人吃完面后,收拾收拾东西便准备往外走。
陆杨静静地跟在几人后面。
直到出了门,刘晓才反应过来。
“杨子,你就在家里看书好了,田里的事你不用管。”
今天再忙一天,明天田里的事就差不多了,用不着陆杨过去帮忙。
听到刘晓的话,陆柏几人这才反应过来。
陆大石看着陆杨,皱眉道:“杨子你这是要去做什么?”
陆杨看了同样有些不认同的陆柏一眼。
然后又看了一眼陆松和陆榕,见两人只是站在原地看着,并不打算出声之后,陆杨笑道:“爹,我这天天看书,出去散心放松一下心情也是好的。”
陆大石想了想,觉得陆杨说的话也有道理。
“行,那你就跟着过去看看吧。”
陆大石都答应了,刘晓也不好说什么。
回去给陆杨拿了顶草帽后,便跟陆杨嘱咐了两句。
“杨子你没割过稻谷,你站在路边看着就好,别下去帮忙了,小心割到手。”
“娘放心,我不下地割稻谷。”
他知道自己的能耐,这割稻谷说不定真会割到手。
他今天出门,一是想去后山看看,二也是看看能不能帮什么忙。
陆杨作为新时代青年,良心还是有一点的。
原主什么事都不帮忙,他却不能这么心安理得地接受。
眼看陆大石几人都走了好长一段路了,陆杨连忙出声打断了刘晓的嘱咐。
“娘,你再不放手,爹和大哥他们就要走远了。”
刘晓抬头看了一眼前面几人的身影,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松了手。
“那杨子你可得记住别下地干活啊!”
“娘放心吧。”
跟刘晓道别之后,陆杨也不着急,慢慢地跟在陆大石几人身后。
此时月亮还没有消失,天色刚有些亮。
路上却有不少人。
大家行色匆忙,倒也没有注意到陆杨。
原主跟村里的人也不算很熟,陆杨也就没跟周围的村民打招呼。
一炷香后。
陆杨跟在陆大石几人身后到了自家的田地。
大河村的田地还算平整,一眼望去,金色的稻浪此起彼伏,让人眼前一亮。
就在陆杨这一晃神的功夫,陆大石几人已经割了一小片空地出来了。
陆杨站在边上看了会,觉得这割稻谷好像也挺简单的。
弯腰抓住稻杆,然后右手一晃,瞬间就能割下一大把稻谷。
想了想,陆杨看向陆大石。
“爹,我也想割稻谷。”
陆杨一听,眼神瞬间变冷。
“王兄这是说的什么话,既然你们嫌少,那我便把以前的也算上,你们给我六两好了。”
余涛这会也听不下去了。
“为方兄啊,你这是什么意思?大家朋友一场,谈钱伤感情。”
陆杨摇头。
“我觉得王兄你们说得对,也是该算账的时候了,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,何况是我们。”
王丰三人急得想骂人。
陆杨伸手一挡,不让王丰几人说话。
“王兄,余兄,范兄,你们莫要再劝,为了我们之间纯洁的友情,我觉得把账算好后,我们以后的感情肯定会更加珍贵!”
王丰简直想要敲开陆杨的脑子看看里面是什么做的。
他们说的哪句话是他所说的意思了?
如果有,他改!
王丰猛地抹了一把脸,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“为方兄啊,之前都是我的错,是我说错话了。”
王丰看陆杨的嘴巴一动,吓得声音都大了几分。
“为方兄!你别说话,你听我说!”
陆杨嘴角一抿,随后眉头一皱。
“你说就是,喊这么大声作甚?真是有失体统。”
王丰一僵,过了一会才平缓了呼吸。
“为方兄啊,我们过来,主要就是想请你吃个饭的。”
“吃饭?”
陆杨眉头一挑,似笑非笑道:“不会是让我过去付钱的吧?”
王丰脸上瞬间露出强烈的不满。
“都说是请你了,怎么会让你给钱呢?”
王丰看了一眼在旁边闷不吭声的余涛和范平儒。
见他们不出声之后,连忙给两人使了个眼色。
余涛动了动嘴巴,眼里有股不情愿的意思。
上次都花了他这么多钱了,他哪还有钱请人吃饭?
范平儒也是一脸的犹豫。
王丰这会火又冒了出来。
“你们什么意思?”
陆杨往旁边移了一步,方便更好地观察三人的表情。
余涛眉头微皱,看向王丰。
“王兄,你也知道我家里的情况......”
余涛还未说完,一旁的范平儒便插了一嘴。
“王兄,我家的情况你也是清楚的,这,上次便花了这么大一笔钱,这回是真难了。”
王丰是三人中家境最好的。
但也不过是好了一些罢了。
他脸色开始变得铁青。
陆杨抬头看了一眼天色。
时间不早了,他一会还要去看书呢。
想到这,陆杨出声打破了这片宁静。
“王兄,这样吧,既然余兄和范兄不乐意请我吃饭,那我不去便是,但是这个钱......”
陆杨顿了顿,等看够他们脸上五颜六色的表情后,才开口。
“王兄啊,你们三人平分,也不过才是二两不到。”
陆杨看了看三人身上穿着的新衣服,淡笑道:“王兄你们现在应该是能拿得出来的。”
今天是收假日,王丰三人身上肯定都有钱。
见王丰三人不乐意还这个钱,陆杨笑了笑。
“夫子向来不喜欢我们去花楼喝酒,若是让夫子知道了你们带我去......”
陆杨没把话说完,又道:“这钱的事,我暂时不会去跟夫子说,不过这也得看王兄你们的选择了。”
陆杨在原地站了会,见三人都没什么反应后,抬步直接往秦夫子的院落方向走去。
王丰三人一愣,没想到陆杨真打算过去跟秦夫子说。
这等损人不利己的事,陆杨到底是怎么想出来的?!
三人一时间都有些乱了。
“为方兄且慢!”
陆杨嘴角一勾,随后转身,一脸疑惑道:“王兄你们这是改变主意了?”
王丰认了,直接从荷包里拿了一两碎银给陆杨。
“我只有这么多了,为方兄你莫要计较,以前的事,就让它们一笔勾销吧。”
陆杨过去领了份馒头咸菜,又去一旁拿了碗粥水,便找了个空位坐下。
刘开毅这会也拿着碗过来了。
陆杨从箱笼里拿出装着肉酱的罐子,刚想让刘开毅弄点到碗里用馒头蘸着吃。
便见刘开毅也从箱笼里拿出一个眼熟的小罐子。
陆杨也就收回了手,给自己挖了些肉酱出来。
陆杨刚把罐子盖上,香味便已经在鼻尖周围环绕。
陆杨咽了咽被香味勾引出来的口水,拿起一个馒头蘸着酱吃了起来。
刘开毅这会也是吃得头也不抬。
两人吃得津津有味的,一看就是满足得不得了。
陆杨这会正端着碗慢慢喝着粥水,余光便瞥见角落里的王丰三人。
他轻笑了一下,把粥水一口闷下便放下了碗。
刘开毅疑惑地看了一眼陆杨,转头顺着之前陆杨视线的方向看过去,才发现是王丰他们。
他不解道:“他们仨还走一起呢?”
昨天看那样子,刘开毅还以为这三人要解散了。
没想到这一大早的,还坐在一起吃早饭呢!
陆杨瞥了一眼刘开毅的碗,见刘开毅也吃得差不多了,便道:“吃完我们就走吧。”
既然王丰三人这么识趣地不往他面前凑,陆杨自然也不会去找他们的麻烦。
学堂里一共有三个班。
甲班是已经学完四书五经,正准备考童子试的学生。
乙班是正在学四书五经的学子,至于丙班,则是启蒙班。
陆杨现在正在甲班。
甲班人不多,只有八人。
启蒙班里的人是最多的。
越往上,人数越少。
这些人大多都是过来学两个字,到时候好去找份工作。
能坚持一直读下来的人,很少。
家里若不是有点小钱的,怕读个几年也就读不下去了。
就像陆杨家。
若不是陆杨穿了过来,原主还能读几年,那可就不确定了。
甲班与乙班和丙班不在一个方向,是单独出来的一个院落。
陆杨和刘开毅还未走进去,里面便有读书声传来。
里面的座位分为两列。
陆杨在第三排的右边。
刘开毅在陆杨后面一个位置。
两人轻声走进去坐下,拿出书本跟着读书。
甲班现在主要就是以温习为主。
秦夫子时不时地过来看一看,给他们布置一些课业。
或者是临时抽查,问几个问题让他们回答。
他们如果有遇到不懂的问题,可以在夫子下课时去问夫子。
陆杨目前还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,便打算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走。
半个时辰后,读书声停了下来。
陆杨拿出以前的课业,开始练习。
学室里很安静,只有时不时的翻书声传来。
陆杨看了看纸上的问题,想了想便填上答案。
这些课题做多了,陆杨也能从中得出一些经验。
县试的难度不高,就是考学生对四书五经的熟背和理解。
至于这个五言六韵试帖诗,有着原主的记忆,做这个诗陆杨自然不费力。
精彩绝伦的诗他做不出,中规中矩的他倒是不成问题。
陆杨沉下心,看着纸上写的四书文题目开始思考。
这个四书文是秦夫子从以前的县试题里抽出来考他们的。
题目是【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】
熟读四书五经的学子看到这就知道这是出自《论语·子罕篇》里的题。
光看这句话的意思,便是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是默默无闻,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。